地球系统科学论坛第587期:鄢建国教授学术报告
应遊雅堂 競馬肖智勇副教授邀请,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鄢建国教授来校交流并做邀请报告。
报告名称:空间技术发展对月球重力场模型的改进
报告时间:2018年1月17日,15:00-17:00
报告地点:物探楼五楼501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鄢建国,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行星探测器精密定轨、行星重力场解算以及行星内部结构研究。200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测绘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测绘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7月至2007年3月参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博士联合培养;期间,赴日本国立天文交流,深度参与日本月球探测计划SELENE与月球重力场相关的预研究工作。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上海天文台博士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以访问学者身份赴日本国立天文台开展项目合作。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赴奥地利科学院空间科学研究所开展访问学者研究工作。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以客座教授身份参与日本国立天文台月球探测方面的研究工作。博士论文《月球重力场研究及绕月卫星精密定轨》获湖北省2008年度优秀博士论文及2009年度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论文。
参与了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器嫦娥1号VLBI测定轨方面的工作,利用嫦娥1号长管期间近八个月的跟踪数据解算了我国首个月球重力场模型,融合国内外探测数据,得到了在低阶项有显著改进的月球重力场模型。参与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计划萤火1号,负责与火星探测器精密定轨相关的时间与坐标框架标准建立。目前在开展研发国内自主的适用于月球、火星及小行星探测器精密定轨及动力学参数解算的综合软件平台。截止目前主持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多项省部级项目,参与2项863计划。在国内外主流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45篇,EI收录10余篇。
报告内容摘要:本报告基于绕月卫星跟踪技术的三种模式,即地面跟踪模式、高低跟踪模式和低低跟踪模式,将月球重力场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介绍了各阶段跟踪模式的主要原理、技术特点以及所获取的具有代表性的重力场模型,并对这些模型的精度特征进行了评述.进而,通过分析不同阶段重力场模型所获取的月球重力异常特征和精度、不同阶段重力场模型的定轨精度,阐明了:空间跟踪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月球重力场模型的精度,并且,有效地促进了对月球物质结构特征的认识和绕月卫星定轨的可靠性.最后对月球重力场模型中尚存在的问题以及探测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遊雅堂 競馬
201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