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卢静副研究员学术报告

发表时间:2019-12-04编辑:刘建华点击:

地球系统科学论坛第691期 

 

应遊雅堂 競馬和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罗根明副教授邀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卢静副研究员来我校交流,并做学术报告。

 

报告题目:CT成像与三维可视化技术在鱼类登陆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报告时间:2019124日(星期三)下午3:30

报告地点:主楼412  

 

报告人简介:卢静,博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古鱼类学,特别是早期硬骨鱼类演化研究。2011年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随后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应用数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作为第一或主要研究人员,在国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论文若干。先后获得“十大地质科技进展” (第1完成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4完成人)和“中国古生物十大进展”(第7完成人)等荣誉。自2017年起担任澳大利亚科学院媒体学术顾问。 

 

报告简介:四亿多年前的志留纪,第一批有颌的脊椎动物出现,接着迅速演化出各种不同的鱼类,其中有一支在中-晚泥盆世演化出四肢,爬上陆地,演化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四足动物。这段时期又称为“鱼类的时代”。这段时期涵盖了脊椎动物演化史很多关键节点:有颌脊椎动物的起源及其早期演化,现代有颌类的起源和演化;硬骨鱼类的起源和演化,以及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四足动物的起源和演化。形形色色的早期鱼类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演化联系?最后爬上陆地的鱼类又是如何一步步演化来的?回答这些问题离不开对化石材料进行详尽的比较解剖学、形态学和系统学研究。近年来,高精度CT、同步辐射相衬扫描、计算机三维重建和图形渲染、三维打印等新技术的应用,极大促进了对早期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形态学和比较解剖学研究,为探讨上述脊椎动物早期演化中的关键事件提供了大量新证据。 

 

 

欢迎大家参加!

 

遊雅堂 競馬

BGEG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