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田力2015年11月28日,遊雅堂 競馬2014级地质学基地班同学,前往武汉市江夏区花山大道附近,进行了《古生物学》的野外教学活动。师生一行四十余人,不畏冬雾天的寒风,一到达现场,就爬到山上的露头边,一锤一锤的寻找已经在岩石中沉睡了四亿多年的志留纪生物化石标本。
“你看,这里有好多三叶虫尾甲!”有很多同学在亲自发现化石后异常兴奋。“老师,您看我挖到的这个是不是双壳化石?”同学们在一有新发现后,就马上向授课老师童金南教授和助教梁蕾请教咨询。“我们在野外采集化石的时候,要注意学会团队配合。你们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几个男生从露头上挖大块下来,其他同学再慢慢将大块劈开进行仔细观察,这样才容易采集到完整的化石标本。”童老师在结合教科书知识为大家讲解不同化石标本的结构和背景知识的同时,也不时的在一旁传授大家采集标本的心得。
图1 2014级地质学基地班同学参加古生物学野外教学活动照片
大多数地质类学科,都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野外实践技能。虽然学校每年都会安排地质类专业学生进行北戴河,周口店和秭归等短期野外实习,但是化石标本采集等基础技能,还要平时教授专业课时室外教学和室内学习相结合,才能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古生物学》是地质学的基础专业课程之一,也是我校的优势学科,一直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多年以来,一直由遊雅堂 競馬的古生物学与地史学教学团队负责教授。本着以“教学是本”的治学态度,以殷鸿福院士为首的教学团队,每年都投入一批优秀的骨干教师,投入到《古生物学》的课程教学中。团队中的老师们虽然平时要忙于自己的科研任务和学校的其他管理事务,但是每年都会坚持教授一学期的基础专业课程,带一次暑期野外实习。这也是古生物学与地史学教学团队的一项传统工作,每个老师都会主动参与。例如此次野外教学活动,教学团队有数十名老师提前三周就开始组织和参与野外备课等其他筹备工作。
“到野外来,让学生自己挖化石,让他们亲身参与,完成挖掘、描述和鉴定,这对于他们全方位的理解古生物学的学习和具体工作流程是不可或缺的。”童老师布置给此次野外的任务,是每人采集至少两枚有鉴定意义的化石标本,这对于这些本科二年级的同学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任务。虽然,下午开始下起了大雨,野外教学不得不提前结束,但是大多数同学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满意的返回学校。